看完〈賭徒〉的人,不知道有沒有發現,《那個人的足跡》系列終於出現了一篇難得沒有悲傷情緒的故事?
我習慣把《那個人的足跡》系列帶到部隊裡和人分享,由於曾經不小心將小說整疊忘在安官桌的抽屜裡,意外地讓這個系列作品流傳在擔任安官輪職的弟兄之間。上禮拜五,問一個學弟幾篇下來的觀後感,他的回答很妙,他說:「看起來都有很痛的感覺。」
而他也相當訝異於〈賭徒〉竟然全篇都沒死人,差點不能接受這是來自同一個系列的短篇作品。
真是好樣的心得感想。
我不得不承認,「那個人」處理事情的方法都訴諸暴力,還記得曾部隊裡一個朋友討論到這點,我自己戲稱「那個人」應該會在讀者們流傳一個暱稱,叫做「廢墟製造者」,因為所到之處要不就立刻變成了死城;要不就在幾年後被歷史風化掉了。這衰神害人的功力大概直逼名作《伊蘇》的男主角亞特魯吧!
我自己在寫〈死刑犯〉的時候就意識到了這點,因此在下一篇〈賭徒〉當中,特別開了主角一個玩笑,讓他頭一次被路人甲偷襲成功,並且認真地發現,不管自己有多強大,只要稍微大意,還是有可能陰錯陽差地被無名小卒掛掉。
當然這不是〈賭徒〉的重點,事實上〈賭徒〉也沒什麼重點不重點的問題,相較於寓言意味濃厚的〈死刑犯〉而言,我只想寫個輕鬆有趣的故事罷了!
為了追求輕小說的易讀性,從〈艾莉〉一篇開始,後來的《那個人的足跡》系列有了與以往不太一樣的敘述筆法,其中最主要的改變,就是段落本身的配置。如果有人看了這篇自白後感到好奇,不妨試著以〈艾莉〉為分水嶺,試著比較看看前後時期不同作品有什麼樣的差異。應該不難發現,故事的字數沒什麼改變,但是篇幅卻加大了不少。
原因在於,我用了更直接的方式去描寫每個分鏡,因此原本過去要鋪陳個四行的段落變得只要一句話就結束,然後加上更多的動態描述,去強化故事的動作性。
套句電影的說法,藝術電影用了商業電影的拍攝手法。
這麼說彷彿是在自己臉上貼金,不過暫時也找不到更貼切的形容詞就是。
會有這些轉變,666私下的「曉以大義」貢獻良多;滿屋子拿來臨摹的各種輕小說也是原因之一;但還有一本書是我得特別提出來感謝的,那就是清少納言的《枕草子》。
國人或許不認識《枕草子》其書,也對清少納言其人不甚了解,關於這個我會慎重考慮開個專題特別討論,在這裡做簡單的介紹:清少納言是日本平安時代重要的女性隨筆作家,與寫作《源氏物語》的紫式部齊名,不過這兩個人的關係似乎不太好,而且感覺上是清少納言無意間招惹了對方……這點就先不提。
為什麼要特別提出《枕草子》呢?因為這本書的筆法相當隨性,可說是將所有能省下來的敘述句都給省略了,然後寫出來的文字真要我用閱讀翻譯本的感想來評論的話,就是「相當有個性」。
換個更像評論的說法的話,叫做「簡潔有力」。
平安時代在時間上相對於中國的宋朝,想必原文寫的是古文,林文月老師版的翻譯較有古風,我看的是這本。在閱讀《枕草子》的過程中,我看見了不少情境描述上的可能性,就拿來試了。後來幾度修改成自己需要的感覺後,寫下〈艾莉〉這篇小說。
其實,當初666對我曉以大義的事情只有一個,就是「故事可以沉重,但不表示文字也得相對沉重」。反映在文字帶有強烈古風的《枕草子》上,則會變成「明明是古人的文字,閱讀起來卻相當暢快」。
小說,終究還是寫給人看的;輕小說,終究是給人輕鬆閱讀的。黑羽寫作向來喜歡在作品中打啞謎,我自己覺得無所謂,但是看在一般讀者眼中,似乎閱讀起來就不是那麼流暢,相對地也就悶了。
我相信閱讀過〈艾莉〉的讀者大概不會遇到什麼太嚴重的閱讀障礙,了不起就是加入魔幻寫實要素的幾個橋段讓人稍嫌困惑,除此之外的文字應該都是讓人可以輕鬆閱讀的,但真要問〈艾莉〉的故事沉不沉重,想必看過的都知道,這個故事的內容在《那個人的足跡》系列中,殘忍程度大概不亞於〈溫柔的惡魔〉。
〈溫柔的惡魔〉讀起來還有點慢,同樣帶著強烈遺憾情緒的〈艾莉〉卻可以讓讀者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吸收所有的故事內容,這樣的改變,我相信對讀者而言絕對是好的。
畢竟,寫了這麼久的小說,也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更多人喜歡我筆下的那些故事罷了。
2008/06/09
《那個人的足跡》製作秘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