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到百度搜藏~~!! Add to Technorati Favorites 收進MyShare書籤 推入聯合udn部落格書籤 收藏到Fiigo書籤 奇摩的分享書籤 加入到YouPush書籤

RSS 訂閱 Bloglines Join My Community at MyBloglog!

2008/06/07

Ghost Whisper for 台灣文化,你,在哪裡?(二)

 

續前:西方的文化侵略


二、台灣的鎖國文化(上)

  我偏頗的認為,鎖國意識,已經成為台灣文化的首要代表。

  鎖國文化──單看鎖國的字面,似乎很容易被認定是政治議題,但也不能很篤定的說與政治無干,因為政治行為在在影響著人民的生活,而當我們把文化視為人群集體生活的傳承習慣,就可以從中窺見政治影響文化的霸道與暴力;因此,政府以政策來鎖國,必定令國家文化也呈現鎖國的趨向。

  可惜的是,現今此刻的台灣已經不是單單一種鎖國趨向,台灣真正的問題是如何從鎖國的正在進行式之中逃離,轉而邁入一個真正具有文化力量的新方向。

  鎖國文化封閉了人民的眼睛。

  其實鎖國政策並不是這八年才開始的,反而是一種傳承自清朝的文化,而清朝的鎖國意念,卻是傳承自整體民族的基因;在這民族基因的作祟之下,台灣的鎖國並不是偶然形成,那儼然成了一種華人的習慣,然後又提升成為文化,然後台灣更加將它發揚光大。

  清朝自康熙為了防杜鄭成功的反清復明勢力,或之後無論是防止人民偷渡到台灣,或是防止日本海盜,他國走私等等等等,下達了海禁令。一直到明明打贏最後卻不得不認輸而割地賠款的鴉片戰爭打開了五口通商,清朝的鎖國被迫解除,然後東西方迥異文化就有了劇烈衝突。

  大範疇的台灣文化──不得不先排除原住民文化來看──畢竟原住民文化沒有行成國家統治體系;於是遠從明朝鄭成功之前的荷蘭殖民文化統治台灣起始,台灣文化先後經歷了明鄭、日治、直到國民政府(必須說明,此國民政府的稱呼僅是代稱,真正的國民政府在1948年05月20日已經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稱以國民政府則是為了區隔兩蔣統治的戒嚴時期)、前國民黨政府,民進黨政府,以及目前的二次國民黨政府;但是這麼多的政權,其實對真正的台灣本土文化──原住民文化來說,都是殖民政府的政權。然則中華文化是以改朝換代來施行統治權的轉移,而不是單一王室的一脈相傳,因此成王敗寇的歷史經驗深遠的影響著每一個留著根源血統的你我。

  而在這歷代政權之中。真要深入討論,其實都存在著鎖國文化──尤其是日治時代與國民政府(戒嚴時期)。

  台灣在日治時代初期並沒有受到很強烈的鎖國影響,終究日本有的台灣都會有,況且日本也是被老美的黑船打開了德川幕府的鎖國,然後日本經歷了明治維新,大量西化的方針形成了新日本文化,日本明治天皇的腦袋終究不像是光緒皇帝,背後也沒有一位慈禧,那時候的台灣文化其實是向上提升的,所以有不少老人家會覺得日本統治之下的台灣遠比國民政府統治的台灣更美好,可惜的是維新開國之後的日本強盛了,終於也成為二戰時期避鎖台灣文化的那把大鎖。

  二戰時期日本祭出了皇民化政策,當時的台灣為日本殖民地之一,理所當然的被日本文化以極暴力的方式侵略,諸如改名改姓改語言等等等等,著名的例子就如前總統登輝先生在皇民化時期就被改名為岩里政男,或是一些經歷日治時代的老長輩大都講得一口流利日文。

  日本統治之下的台灣究竟是好還是不好,這種話題就像討論秦始皇定立了幣制、車同軌、書同文、焚書、坑儒、修長城之類云云是好還是不好一樣的,每個人對秦始皇都有自己的解釋、看法與論調,歷史的變遷研究終究不能回到過去;但是,台灣到頭來依然是被日本給鎖住了。

  好不容易對日抗戰結束,台灣原本以為可以脫離皇民化的枷鎖,卻又遇上了國共內戰,國民政府兵敗之後迫遷來台,同時也將戒嚴令完整的帶入了台灣。(註:台灣施行戒嚴是民國三十八年五月,其實比國民政府遷來台灣的十二月還早……)

  如果討論起實施戒嚴令的好壞,也會回到秦始皇的話題打轉,畢竟沒有戒嚴時期,台灣不會有當時的經濟奇蹟,更別提台灣錢淹腳目的俚俗,但無論如何,戒嚴畢竟是用一種強制的,偏頗的文化來鎖國,這對台灣文化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比方說:「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或是「保密防諜人人有責!」或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之類云云,都成了精神口號,而口號終究是口號--

  《台灣省戒嚴令》對台灣文化最大的影響,就是戒嚴法第十一條第一款:

戒嚴地域內最高司令官得停止集會、結社及遊行、請願,並取締言論、講學、新聞雜誌、圖畫、告白、標語暨其他出版物之認為與軍事有妨害者。

  然後政府又依據了戒嚴法這個條款,又制定了《戒嚴期間新聞雜誌圖書管理辦法》。再然後,國立編譯館就成了台灣當時最著名的鎖國組織

  在戒嚴時期,一切圖書出版刊物都必須送國立編譯館審查,而其中數種存活在底層文化,卻又最具有爆發力的次文化,全部被禁錮在國立編譯館那巨大的鐵籠裡──例如動漫畫產業。

  當然,除了動漫畫產業之外,其他還有許多學術討論、小說、電影題材、歌曲、或是新聞新知之類云云,都是被壓抑的,例如李宗吾老師的厚黑學,或是金庸老師、魯迅老師的小說,或是李敖老師、柏陽老師的大部分創作,其中遷泛歷史研討、兩性、男女情愛、甚至上綱至怪力亂神等,講起戒嚴的禁忌實在多如牛毛。因為只要有違背「善良風俗」這模糊定義的四個字,大概就得面臨「話不囉唆,先禁再說」的尚方寶劍……

  於是,文化發展屈服在受限制的題材上了。



續閱:台灣的鎖國文化(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